酒店的中文名,其实一直是混淆的重灾区。
将安缦写成安曼不在少数。
柏悦的读音究竟念bó还是念bǎi,已经是世纪难题。
还有文华东方,究竟和万达文华有没有关系?
想要搞清楚这些国际品牌酒店中文名的正确写法和读法,还要从他们的来源说起。
文华东方的英文名是Mandarin Oriental。现在的酒店控们都喜欢简单化,直接叫它“MO”。
1963年,香港文华大酒店正式揭幕,它也是文华东方前身的第一间酒店,英文名是Mandarin Hotel。到1985年,业主怡和集团又收购了曼谷市中心的传奇酒店东方饭店Oriental Hotel,然后文华东方品牌才正式形成。
所以文华东方,实际上就是Mandarin Oriental的直译,文华和东方两个词一一对应。
搞清楚这一点,想必也就不会再把它误读成“东方文化”,也就不会把它和万达文华混淆了。
直译派在奢华酒店品牌当中并不少见,诸如半岛、四季也都是直译派。
半岛酒店由英文名Peninsula,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半岛。当然也有不乏好事者,将其音译为潘宁苏拉,不过显然是半岛之名更加霸气也深入人心。
四季酒店的直译就更加简洁明了了,Four Seasons显然只有这一种翻译。
事实上洲际酒店也是直译,InterContinental一词本意就是洲际。
九龙仓旗下的尼依格罗和马哥孛罗也算直译,Niccolo和Marco polo都是人名。
豪华精选也是直译,luxury和collection两个词分别译为豪华与精选。
至于为什么不将luxury直译为“奢华”,不知道诸位觉得是奢华精选好听还是豪华精选好听?
顺带一提,香格里拉虽然符合音译的逻辑,但是由于先有《消失的地平线》这部小说虚构出了这个地点,郭鹤年也是从中得到启发,才有了香格里拉酒店,所以此处应当也被归为直译。
绝大部分的国际品牌进入中国,都采用了音译的方式。
而音译,很能体现翻译的“信、达、雅”三要素。
其中的佼佼者莫过于喜来登,其中文发音不仅与Sheraton的发音几乎一致,采用的汉字也很符合中国国情,喜来登一看就非常喜庆。而且中文名字竟然还有欢迎来住酒店的意思,堪称巧妙。
福朋喜来登的翻译就更绝了,Four Points音译为福朋,可谓精准命中中国人喜欢吉祥话的心理。
至于发音近似的希尔顿Hilton,为什么采取了翻译腔式的音译,可能还是因为Hilton本身就用作人名,就不便再过度翻译了。
还有曾经一度引发“读音”争议的柏悦,其实也是音译。当然,这其中的缘由要从上世纪60年代凯悦进军香港开始说起。
彼时凯悦刚刚进入亚洲,于1967年在香港上演了首秀。当时顶着Hyatt之名的凯悦自然需要一个中文名字,而凯悦就是Hyatt一词粤语发音的音译(酒店控们也亲切地称它黑丫头)。
当然选取这两个汉字也是从某种程度上兼顾了“雅”的翻译逻辑,大有凯旋而归喜悦的意思。
至于柏悦,当初亚洲首店东京柏悦1994年开业的时候,日文直接硬核翻译“凯悦公园”。
到了中国,翻译显然更加雅致,悦字沿用凯悦,而柏字在这里念“bǎi”,同样来自于park的粤语音译。
虽然有人要说,柏字在翻译的时候就应该念bó(例如柏拉图、柏林),但是柏字在这里还被赋予了其他寓意。柏树与柏悦最初的“树形”Logo相当贴切,也同样呼应着Park公园所代表的自然。
顺带一提,嘉佩乐的姊妹品牌柏典Patina,同样是音译,虽然也用了柏字,倒的确念bó。至于另一个国牌酒店柏联,是真的念bó。
不过虽然都以柏字打头,但是柏悦、柏联和柏典三个品牌并无任何联系。
那么以此类推,君悦也是悦字辈的一脉相承,君则是Grand一词的粤语音译。
以上这些是本身英文原名无实际意义的音译,另外一些则是名称原本有实际意义,但是出于语言变化的考虑,还是采取了音译的方式。
比如几个奢华度假品牌都是这一类的译法,Aman虽然梵语意为“和平安静”,但显然音译成安缦更具缥缈神秘的气质。Alila同样出自梵语,原意为惊喜,翻成中文直接变成了阿丽拉,倒也是简单好记。
嘉佩乐的原名Capella,如果直译就要以星名命名——五车二,如果参考拉丁文原意就是“小山羊”,显然还是嘉佩乐这样的音译更具奢华的气度。
丽晶也是如此,原名Regent,没有简单直译为摄政王,显然是将其优雅地翻译为“丽晶”,也让丽晶大酒店这个名字深入人心。
虹夕诺雅也是信达雅的代表作,既是Hoshinoya的发音,选用的汉字又具有美好的意象,关键是四个字的排列和读法还有一股日本风情,着实巧妙。
还有奢华酒店集团立鼎世,来源于The Leading Hotels of the World,既与Leading发音一致,又用一个“世”字呼应World。同时立和鼎也都有尊贵、领先的寓意,这个翻译无疑十分巧妙。
奢牌的音译大多都取优美的汉字作为译名,尽管其中不少受到翻译腔的影响,但是用作酒店名的时候其中文名算是独一无二。例如丽思卡尔顿、华尔道夫(翻译界一般将Waldorf翻译为沃尔多夫或者华德福)、瑞吉(St.Regis幸好没有一字不落地翻译为圣瑞吉斯)都在此列。
如果说音译派还是有迹可循,那么意译派有的时候则全凭功力。
例如,万豪家族的万字系列绝对是意译派的代表。如果说万豪还跟粤语发音有关,能够算得上是音译的话,那么万丽、万怡CourtYard绝对是由“万”字延伸出来的。
万豪这个名字也是相当讨巧,给人一种豪气、富贵的感觉。万丽则是与其本身Renaissance文艺复兴的含义相近。
瑰丽的翻译真的太美了。
瑰字取Rosewood本义玫瑰木,加上一个丽字既有着华美绚丽的寓意,又多了一丝女性的柔美气质,和品牌细腻的女性风格相称。
悦榕庄的翻译也很巧妙。
取Banyan tree原本“榕树”含义的榕字,并用“庄”字点出品牌本身的度假属性,只听名字就可以让人畅想是一间融合自然喜悦之美的度假村。
还有虽然尚未进入中国,但是如雷贯耳的One&Only——唯逸,既以谐音“唯一”与英文原意贴合,又用逸字暗喻了其逍遥逸世的度假美学。
另外还有结合了意译、音译和直译的六善Six Senses,可以说是翻译界的集大成者。六字是six的直译,而善字既可以算是Senses的音译,也可以说是意译,善字与六善起源的佛教记号相关,又同六善品牌标志性的健康和可持续意象相契合。
最后还有深谙中华文化的居舍系列,其翻译用字显然是经过深入考究的。
瑜舍Opposite House,本意其实指的是四合院里正房对面的那座让尊贵宾客留宿的建筑,以瑜字所指代的美玉来表现其尊贵性。
镛舍Middle House,则是与建筑所在的位置“大中里”暗暗呼应。Middle对应城市中心的方位,也对应“中”字, 而镛的寓意是钟型乐器,与“中”谐音。
博舍和英文名Temple House看似没有联系,但博字其实是借鉴了Temple大慈寺的佛法宏大,以及成都这座城市的多元包容之意。
至于奕居,Upper House其实既指代酒店方位(位于JW万豪酒店的顶部),也代表冠绝香港,身处最高的水准,奕字正是取了其中高大盛美之意,并且与“宜居”谐音。
最后一类的酒店名称姑且算作彩蛋吧。它们不属于以上的任何一种,而是采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不译。
W就是其中之一,以单独一个字母作为名字的W也确实很难翻译。
无独有偶,洲际集团旗下的voco酒店也同样无法翻译。
万豪旗下的Moxy,虽然有精力充沛的意思,但是不做翻译更能体现出它年轻化不被定义的潮流感。
这些被保留的英文名,其实是在众多中文名的酒店品牌里形成了独特的记忆点,同时也保留了酒店品牌本身独有的风格和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意象。
来源:微信公众号: 外滩设计酒店 | 原创:爱你的MISS